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新规落地!复原乳退出“纯牛奶”舞台,伊利蒙牛迎来利好

发布时间:2025-09-25 02:03:44  浏览量:1

从“喝得上”到“喝得好”,中国奶业的升级之路又迈出关键一步。9月16日起,最新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纯牛奶”只能用生牛乳或生羊乳加工,复原乳彻底不能再用来生产灭菌乳了。

这意味着,货架上那些打着“纯牛奶”旗号、实则用奶粉或炼乳还原的产品,将被清除出局。新规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门槛,也让消费者买得更安心。

其实,全球很多发达国家早就不允许在常温奶里用复原乳,中国这次新规,也是在看齐国际标准。对乳制品行业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升级,更是一场深度洗牌:那些依赖复原乳、奶粉来降低成本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而拥有自有牧场、稳定奶源的大型乳企,像伊利、蒙牛等,显然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复原乳,其实就是把浓缩乳或乳粉加水还原成液态奶。像我们熟悉的旺仔牛奶、AD钙奶,配料里都有“全脂乳粉”字样。这种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非常重要——当时中国奶源紧缺,冷链运输不发达,复原乳解决了很多孩子“喝不上奶”的问题。

但技术再好,终究比不过天然。复原乳在加工过程中会多次高温处理,一些营养物质,比如免疫球蛋白、活性酶、乳铁蛋白等,会被破坏或流失。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也显示,复原乳中维生素B、维生素C等含量明显低于生鲜乳。

不过,这不代表复原乳就是“劣质品”。它便宜、易运输,在特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1996年推出的娃哈哈AD钙奶,为很多农村孩子提供了营养补充,功不可没。但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奶业早已今非昔比——现代牧场、工厂、冷链系统都已相当成熟,我们已经有条件喝上更高品质的鲜奶了。

所以,这次新规并不是“打压”复原乳,而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如今人们更关注健康、天然,愿意为好品质买单,“零添加”“真纯奶”成为新宠,复原乳自然就退出了“纯牛奶”的舞台。

这场由新规引发的行业大洗牌已经开始。原来靠买奶粉、做复原乳来降低成本的小乳企,现在必须重新找奶源、建供应链,或者转型去做调制乳、酸奶、乳饮料,否则很可能就要被市场淘汰。

而头部企业早就准备好了。以伊利为例,它的奶源40%来自自有牧场,剩下的也有长期合作的第三方牧场,供应链稳定、安全、可追溯。旗下的优然牧业是全国最大的原奶供应商,产能占全国近10%,还通过并购不断扩张。

拥有优质奶源的企业,早已将目光锁定在高端市场。比如伊利的金典、蒙牛的特仑苏,都是年销售额超200亿的大单品,占据有机奶、高端奶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产品不光品质好,更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纯净、天然、健康”的追求。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想要自建牧场,几乎是“登天难”——投资高、周期长,认证门槛还严。非有机牧场要变成有机牧场,至少也要三年时间。

虽然新规并没有全面禁止复原乳,它仍可用于酸奶、冰淇淋等品类,但从市场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也在主动放弃复原乳——无糖酸奶、赤藓糖醇代糖,一切都在向“更纯粹”靠拢。消费者的口味变了,企业自然也要紧跟。

长远来看,复原乳的“退场”,是一种必然。它曾经解决了“喝奶难”的问题,如今则为“喝好奶”让路。在奶源充足、技术成熟的今天,中国乳业已经准备好迎接一个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新时代。

总结一句话:
复原乳不是“坏东西”,但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新规落地,中国乳业正式从“量”转向“质”,这既是消费者的胜利,也是行业升级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