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别看美国张牙舞爪,一到中国问题上,特朗普依然选择克制

发布时间:2025-10-27 05:50:11  浏览量:1

特朗普说想和中国保持友好,不会因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对华加征关税。

这话一出,马上上了热搜。几天前还嚷着要对华加100%关税,这回转得挺快的。白宫这阵子在公开场合放话的口吻也明显收了线:不打算把对华贸易完全撂倒,尤其在俄罗斯石油这件事上,不会随意挥刀。连那什么“二级关税”的说法,这会儿也没以前那样硬气了。换句话说,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被这番话给松了一半。

把时间拉长点看,更容易捋清楚来龙去脉。最新表态摆在最前面:特朗普在不同场合强调希望跟中国保持友好,不想把两国关系摔烂。这话跟他前几天动不动就喊高额关税的语气,差别挺大。跟这同时,美国在对“二级关税”的表述上也逐步模糊,不像起初那样一口一个狠招。

再往前推一天,两件事并行发生。美国对印度下了比较重的手——宣布对印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但对中国并没有同样动作。印度就急了,抱怨美国“敌我不分”。实情是,印度曾因为担心被美方制裁而短暂减少了跟俄罗斯的能源交易,这给了其他买家机会。中国趁机多买了些折扣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从俄罗斯的日均原油进口大约210万桶,印度在190万桶左右。数字摆那儿,印度觉得不公平,这情绪也能理解。

再说回特朗普这边,他最近日程排得满满的:要处理俄乌局势、劝印度少买俄油、准备去日本访问。对中方的态度上,他不像对别的问题那样说一不二,常常前会说见后又说不见,很多时候凭心情。关于跟中国的接触,他倒是多了几分谨慎,话里话外都带着希望双方谈出点实际结果的味道。外人看着会觉得,他在对华问题上没那么容易“掀桌子”,这背后有现实原因。

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掌握的那点关键资源让美国不好下狠手。稀土就是个例子。之前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就让外界警觉,本月中国商务部又有了更针对性的稀土措施。没有稀土原料、开采相关关键设备和技术,很多高端军工和一些尖端科技项目都会受影响。说白了,稀土这根“硬杠杠”让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得不三思。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贸易摩擦的后果。两轮关税战打下来,伤的并不仅仅是对方。美国内部不少产业链和农户也吃了亏,像大豆种植户的怨气就挺大,成了对总统施压的一个声音。再加上现实问题——短时间里很难找到能顶替中国那样大规模市场的买家。能源订单、农产品订单如果中断,换来的并不是同等量的替代需求。再看中国经济调整后慢慢回到正轨,这些都给美国决策层敲了警钟。

说到“二级关税”,这招本来想拉着欧盟和七国集团一起上,但没人愿意当第一只“头鸟”。结果这招没成气候。早先特朗普提出来要对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实行二级制裁,但到真正落地时,对印度和中国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印度的处罚比较明确,但对中国更多是回避式的操作。这种差别背后,有外交上的斟酌,也有现实利益的权衡。

再看中国的动作,也不是只有稀土这一招。中国在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有自己节奏。过去那两年,印度因为外部压力减少采购的空档,中国抓住机会补了不少货,这也改变了当下的供应格局和进口数据。这事儿不是单纯的“谁抢了谁”的问题,里面掺着政治算计和市场逻辑。

从外交角度来说,中方向来在重大问题上比较稳,表态一旦做出,执行起来也比较有章法。特朗普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公开场合对中方措辞上显得更克制。除此之外,国内政治压力、盟友配合意愿和他同时要处理的其他外交事务,也都在限制他在对华问题上的随意度。

至于特朗普这波“示好”是真心还是敷衍,外界看法分歧很正常。会说漂亮话的人多了去了,关键在后续动作会不会跟上。中方也不是只看表面,之前的教训还在,轻易不会被几句承诺就打动。现在更像是一轮互相试探:一面要示好,一面又甩不掉持续博弈的影子。放在人情上说,这就像两个老邻居,一边敞开大门一边偷偷把门栓拴着,你要是住附近,也能看出点儿端倪。

说白了,这事儿没那么单纯。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要打,既有短期利益的考虑,也有长期战略的布局。接下来几周几个月,还会有不少声音和动作出来,大家都得盯着看。你要是关心这桩事,会发现每一次表态和每一个动作,后面都藏着更复杂的理由和更现实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