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老体协举办九九重阳节健身气功气舞(四季气韵)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5-10-29 19:10:57 浏览量:1
“重阳节那天,郏县这群大爷大妈跳完最后一拍,没散伙,直接把广场当教室,第二天就拉了个微信群,名字简单粗暴——‘气舞不打卡’。
”
谁也没想到,这个群两周后变成了12个社区的“分舵”。
现在,晚上七点半,县城随便拐进一个灯光球场,都能撞见穿太极裤的大姐放着《四季气韵》的BGM,边喊“气沉丹田”边纠正新手:“胳膊别抡成拉面,要的是柳条风,不是电风扇!
”
王湘玲老师回市区后,心里惦记,12月又拉来六县“老伙计”搞汇演。
郏县队一出场,唢呐一响,动作里夹着豫剧“甩袖”,台下年轻人直接开直播:“原来气功也能蹦迪。
”评委把“最佳编排”颁给他们,理由就一句:“把麦子地里的味道跳出来了。
”
县文化馆趁热打铁,把《朝阳沟》的台步拆成四拍,融进功法,起名《豫韵养生功》。
省非遗中心的人来看了一遍,只问:“能教全省不?
”负责人挠头:“先让俺村那帮老姐妹少跳错拍子再说。
”
手机也没闲着。
老体协的公众号上线“气舞云课堂”,第一条视频发出去,底下最高赞的评论是——“终于不用怕忘动作,跟着手机喘就行。
”一周播放量1.2万,后台私信清一色:“闺女在外地,能给她发链接不?
让她在出租屋也能陪妈一起云练功。
”
数据看着像政绩,落到人身上就是烟火气。
—— 白庙社区75岁的李大爷,以前拄拐走500米就喘,现在能拎着菜篮子追公交,司机等他上车,他笑:“别催,我气还没运完。
”
—— 广场旁卖凉皮的小贩最开心,音乐一响,摊位秒变观众席,一晚上多卖三份,他总结:“气功带火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我的辣椒油。
”
县教体局把项目写进2024年预算,理由简单粗暴:“比买降压药便宜。
”下一步,他们打算把心率监测手环发给骨干,数据直接传回社区医院,医生点开屏幕就知道谁“气”得有点猛,电话直接打过去:“张阿姨,今天别加练了,您的心率比昨天高了8下。
”
有人担心“风一过就凉”,老体协副主席一句话怼回去:“只要广场灯还亮,就有人占位置。
跳错拍子有人笑,笑完继续练,这比任何文件都长久。
”
说到底,郏县把重阳节那48小时,掰成了365天的日常。
气功不再是公园里的“神秘慢动作”,而是“咱家楼下广场舞2.0”;非遗也不是橱窗里的老戏服,而是“袖子甩到第三拍,气正好沉到丹田”。
下次路过郏县,别惊讶:
夜里十点半,广场灯熄了,还有手机闪光灯照着最后一排,大妈们边收音响边喊:“明天谁带热水壶?
练完气喝口茶,接着聊儿媳妇。
”
这,大概就是“健康老龄化”最接地气的模样——
不宏大,不悲情,甚至有点吵;
但热气腾腾,像刚出锅的胡辣汤,辣得真实,暖得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