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首站登陆闵行!杨丽萍导演舞剧《春之祭》,东方美学重构百年经典

更新时间:2025-04-27 18:27  浏览量:4

当斯特拉文斯基1913年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以原始狂放之姿震动巴黎时,谁也未曾想到,这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划时代之作,会在百年后由中国舞蹈家杨丽萍以东方美学重构,成为沪上舞台的焦点。

4月25日至26日,杨丽萍执导的现代舞剧《春之祭》登陆上海城市剧院,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新东方主义”舞美与先锋编舞交织的独特表达,为闵行观众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化体验。

《春之祭》的中国化表达

国外经典艺术作品的中国化改编创作,早已有之,而结合东方哲学内核、融入艺术家强烈个人风格改编的世界经典舞剧作品,却是少有的,杨丽萍导演的《春之祭》是其中之一。

剧照

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春之祭》诞生于对俄罗斯原始部落祭祀仪式的想象,首演时,其尖锐的和声与扭曲的舞蹈语言曾引发艺术领域的激烈争议。百年来,这部作品始终被视为20世纪艺术的开端,交响乐作品《春之祭》被浪漫主义晚期的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称赞为“音乐的未来”。

杨丽萍的改编保留了原作中的原始主义内核。在舞蹈语汇上,她摒弃了原作中强调肢体僵硬、机械律动与瞬间爆发的表达范式,转而以她标志性的肢体缠绕、流动的柔韧质感,以及仿生动物形态的舞蹈语汇,重构出人类原始的力量之美。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以原始祭祀这一意象作为作品的核心主题。而杨丽萍的改编则赋予了《春之祭》全新的东方哲学内核。她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重新定义主题,用柔韧的肢体语言诠释其对生命的理解。

杨版《春之祭》的舞台设计由奥斯卡奖得主叶锦添担纲,他以“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为核心,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未来的美学对话贯穿于舞美创作之中。剧中可见舞者修长的手指、形态流动的纱裙与威严的狮子形象,外化人物隐秘的内心图景。

演员妆面造型取材于东方文化中的传统人物形象,其视觉语言既承藏文化笔触,又融入当代戏剧的解构思维。值得关注的是,剧中修行者角色以动态巡游的方式贯穿全场,其独行的轨迹与群舞的聚合形成时空张力,成为舞剧空间叙事的关键锚点。

在斯特拉文斯基原作音乐的基础上,杨版《春之祭》的音乐改编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何训田操刀,以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技法作为骨架,将中国民乐元素置入其中,长笛悠扬空灵,钟鼓浩浩荡荡,与舞蹈、情节融为一体,形成中国化的艺术表达。

剧场生态让“观演空间”成为“文化地标”

作为2025年巡演的上海首站,杨丽萍版《春之祭》于4月25日至26日登陆闵行,于上海城市剧院上演。2天2场演出,剧场近1100个座位几乎全部售罄,印证了优质文化供给的市场潜力。

上海城市剧院作为闵行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近年来持续深化与国内顶尖艺术院团的战略合作。此前杨丽萍导演的舞台剧《平潭映象》已与闵行观众建立了一次艺术交流,《春之祭》的到来更像杨丽萍作品与老友们的再相见。

作为杨版《春之祭》的第三代女主演舞者周金金此番闵行之行感慨良多:“现场演出的魅力,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无形的能量共振。《春之祭》是一部相对抽象的现代舞剧,其艺术表达并不‘常规’,但在上海城市剧院的场域中,我清晰地感知到了闵行观众对作品、对舞者的尊重。”演出现场,观众席几乎鸦雀无声,周金金有几次极尽于力竭的舞台诠释,获得观众的数次掌声肯定,谢幕后掌声仍久久不息,这使她十分动容。

演出结束后,李女士带着女儿驻足签售区。这对驱车从嘉定赶来的母女,是杨丽萍舞蹈作品的忠实观众。“上次来城市剧院也是为杨老师的《平潭映象》而来,当时剧场环境和设施都超过了我的预期,这次来看《春之祭》让我们对剧场和周边更熟悉了,以后有好的演出会经常来。”

同场观演的秦先生夫妇是城市剧院的常客,经常在下班后从老闵行赶来。城市剧院给他们印象最深的,除了观演体验,就是附近便利的生活体验。“我们下班后开车过来,在仲盛商城吃了晚餐,沿着区图书馆一路走到剧场来,附近交通很便捷,不管是用餐还是休闲都很方便。”

上海城市剧院与闵行区图书馆紧邻

据了解,上海城市剧院作为上海西南文化地标,2009年启幕运营,定位为“活力·经典·现代”的综合艺术场域,剧场设施可承载大型剧目技术需求,适配音乐会、话剧、舞剧等多元演出形态。自2024年起,城市剧院聚焦国风艺术,引进《红楼梦》民族音乐会、龚琳娜演唱会、舞剧《花木兰》等精品制作。今年,除了推出舞剧《春之祭》外,自得琴社专场音乐会、上话版《鹿鼎记》等国风演出也将陆续上演。

“在运营层面,剧场践行‘高贵不贵,文化惠民’理念,构建‘演出+普惠’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引进头部IP与优质剧目,另一方面策划社会大美育、市民开放日、大师课等惠民活动,覆盖全年龄段文化需求,让传统艺术‘破圈’传播。”上海城市剧院副总经理王闻介绍道,未来城市剧院将深度联动区域文旅体展资源,助力闵行文化、经济发展。

记者:王若曦

摄影:上海城市剧院

初审:岳顺顺

复审:戎长春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