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莫斯科大剧院2天连演3场反响热烈
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 浏览量:3
当地时间4月25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场演出惊艳开场,为这座古老的剧院注入了一股青春风潮。4月26日中午12点和晚上7点,《咏春》继续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两场。受首演热度影响,26日晚场门票全部售罄,午场门票也几近售罄。
首场演出中,全体演员凭借精湛细腻的表演、丰沛真挚的情感、酣畅淋漓的动作以及天衣无缝的配合,彻底征服了莫斯科观众。从演出落幕、“咏春”二字定格于大幕之上时起,掌声、欢呼声和喝彩声便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演员们多次谢幕完毕,长达近20分钟。观众们情绪高涨,热情洋溢,谢幕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观众席一片欢腾。莫斯科大剧院演出大厅共有6层包厢,从1层至6层,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站立鼓掌,用掌声打着节拍,表达对《咏春》的喜爱与不舍。
演出结束,观众集体起立鼓掌。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耿超逸 摄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追光逐梦,奋斗不息”的深圳精神,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两国人民的心灵在舞台上紧紧相连。完成莫斯科3场演出之后,4月27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团队将前往圣彼得堡,于4月30日至5月1日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再演3场。
名流纷至沓来!点赞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为古老的莫斯科大剧院带来了新的灵感”
25日晚的首场演出约1600个座席全部售罄。除了普通观众外,俄罗斯政界、文体界名流亦纷至沓来。俄国家杜马体育委员会主席奥列格·马特钦、俄国家杜马文化委员会主席奥加·卡扎科娃、全俄艺术体操联合会前主席伊琳娜·维纳等皆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赞不绝口。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官员、大使夫人高岩到场观看了演出。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涛盛赞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创造了历史。他说:“在中俄文化交流中,这一定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盛事!”
奥加·卡扎科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连用多个“bravo”(意为“精彩”)来表达她的激动之情。她表示:“演员们极具音乐感,才华横溢,表演精彩绝伦。尽管他们没有言语,但他们用身体的可塑性讲述了一切,传达了情感,展现了故事。向创造这场精彩表演的所有人致敬!”
演出结束后,高岩、封立涛携奥列格·马特钦和伊琳娜·维纳来到后台,与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全体演员交流互动。
高岩称赞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演出“高质量”。她表示:“俄罗斯的舞蹈文化底蕴深厚,今晚看了《咏春》,我觉得中俄舞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奥列格·马特钦是中国的“老朋友”。他回忆起当初在北京学习的日子,表示自己与中国的缘分已经持续了30余年。看完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他兴奋不已,“《咏春》将中国文化与人类文明完美结合,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为古老的莫斯科大剧院带来了新的灵感,增添了新的光辉。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只有通过互学互鉴,才能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伊琳娜·维纳感叹:“今天能与中国文化有如此深入的交流,我感到非常幸福。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化,祝愿中俄友谊万古长青。”
观众争相打卡!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让两国人民的心灵在舞台上紧紧相连
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剧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对俄罗斯人来说,莫斯科大剧院是一个“朝圣”的地方,也是大多数俄罗斯人和来俄罗斯的游客“人生必打卡清单”中的一站。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启俄罗斯演出,意义深远。《咏春》俄罗斯演出经纪公司——吴氏策划项目总监张晓蕊表示:“《咏春》是第一支由莫斯科大剧院邀请、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的中国艺术团体,非常难得,值得骄傲。”
在莫斯科大剧院的3场演出中,俄罗斯观众们皆盛装出行。男士身着西装、衬衫,头戴礼帽;女士则身穿长裙、大衣,“仪式感”拉满。对俄罗斯人而言,走进剧院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身着优雅考究的礼服表达了他们对艺术家们的欣赏与尊敬。剧院内还专设存衣处、茶歇区,便于观众换鞋、换装,整理仪容仪表。
在剧院休息区,观众们争相在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背景板前拍照打卡留念——有的舞扇、有的打拳,还有的现场表演“一字马”。与此同时,《咏春》的热演也带动了相关文创产品的热卖,手袋、桌垫、杯子等文创产品受到观众的喜爱,沉浸于感动中的俄罗斯观众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用文创留下念想。
中国功夫在俄罗斯拥有众多粉丝。俄罗斯推广汉学协会会长万山翠告诉记者,“功夫”在俄罗斯人心中是排名第一的中国文化符号。15岁的俄罗斯姑娘瓦伦蒂娜·维特尔是“青年龙”武术中心的学生,她学习咏春拳已经好几年,非常喜欢这门武术,25日晚她与武术中心团队一起过来观看演出。“咏春不仅在实战中很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很美,这台舞剧把咏春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瓦伦蒂娜·维特尔还现场为记者展示了一段咏春拳表演。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套路女子长拳冠军达里娅·塔拉索娃亦亲临演出现场观看。她沉浸于“舞武融合”之美,分享说:“我学习过武术,咏春拳是‘必修课’。看到舞剧《咏春》将武术与舞蹈完美融合,我都想参与其中。”
俄媒齐齐聚焦!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激起的文化涟漪越来越大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2天3场演出,不仅现场观众热情如潮,更在俄罗斯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浪。时代通讯社、阿克赛日报、喀山文化报、图伦新闻、圣彼得通讯社、塔斯社等众多俄媒纷纷聚焦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并推出重磅报道。
时代通讯社报道称:“这是首次有中国原创舞蹈团登上俄罗斯两大顶尖剧院的舞台,也是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通过艺术与舞蹈搭建起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这部舞剧宛如来自岭南的一颗文化种子,被播撒在俄罗斯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它肩负着深圳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预示着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喀山文化报表示:“这是首次有中国原创舞剧团登上俄罗斯‘双一流’艺术殿堂的舞台,也是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俄罗斯文化频道深入探访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剧组的台前幕后,并进行了详细报道。该节目评论称:“即使你此前对‘咏春’一无所知,也会被他们的优美舞蹈所吸引。”
26日的第二场和第三场演出,持续受到俄罗斯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咏春》激起的“文化涟漪”,正通过媒体的传播不断扩大。
26日午场的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其中不少是受到俄媒报道的吸引而临时购票入场的。帕基·德尼斯一家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26日中午,他带着太太和孩子一起前来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帕基·德尼斯对《咏春》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和图片博主。在演出间隙,他拍摄了大量照片。他说:“我们全家都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今天看完《咏春》,我想说,它的艺术性不亚于俄罗斯芭蕾。”
俄罗斯芭蕾舞者安娜·伊万诺夫娜·斯米尔诺娃也观看了26日午场的演出。她对演员们展现出的身体柔韧度、协调性和爆发力表示惊叹:“老实说,有些动作我们做不到。”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俄罗斯伉俪叶莲娜·施耐德和丈夫米哈伊尔·施耐德认为,在俄罗斯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具有特别的意义。叶莲娜·施耐德说:“今天,了解中国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两国关系良好,文化交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她还告诉记者,演出日正好是她与丈夫的结婚纪念日。“米哈伊尔·施耐德今年70岁了,我决定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当我看到《咏春》的演出信息时,立刻决定带他来观看。这真是难忘的一天。”
正在莫斯科参加格涅辛音乐学院130周年校庆的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艺术融创中心主任毕宝仪教授也来观看演出。“这是我第6次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看到《咏春》这么受欢迎,我感到非常自豪。”毕宝仪告诉记者,她曾在30年前在格涅辛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了4年,当时她是学校唯一的中国学生。如今,她已经看到了上千名学生在这里学习。“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历经这么长时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友谊,以及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都在持续迈向新的高度。”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3场演出圆满落幕,这不仅是深圳原创艺术的一次辉煌展示,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次突破。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咏春》的俄罗斯之旅仍在继续。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在中俄文化交流的长河中,为两国的友谊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色彩。通过艺术的力量,看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也看到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