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越剧舞台上的神仙眷侣!赵志刚孙智君同台,一个眼神藏着的戏与情

发布时间:2025-08-31 17:26:48  浏览量:6

当熟悉的越胡声在剧场响起,聚光灯下,赵志刚执起孙智君的手,一句"娘子"刚出口,台下就响起了会意的掌声。这对从舞台爱到生活的越剧名家,只要同框,就自带让观众热泪盈眶的魔力。最近,他们在经典剧目《梁祝》的复排现场亮相,一个扮英台俊朗依旧,一个演山伯温婉如初,连走位时不经意的对视,都像极了戏里"十八相送"的桥段。

从戏里的"夫妻"到生活的伴侣,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越剧

认识赵志刚和孙智君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缘分,是被越剧"牵"出来的。

上世纪80年代,18岁的赵志刚已是越剧界的"小鲜肉",凭着《何文秀》里的俊朗扮相和清亮唱腔,成了"越剧王子"。而比他小3岁的孙智君,是剧团里灵气逼人的小花,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的柔婉。一次排《沙漠王子》,导演让他们演一对患难情侣,排练时赵志刚一个转身动作太急,差点把孙智君带倒,他下意识伸手扶住她的腰,这个舞台上的"小意外",竟成了两人情愫的开端。

后来他们真的成了夫妻,却把家也过成了"排练场"。孙智君说,家里最常发生的场景是:饭桌上聊的是"这句唱词的气口该怎么调整",沙发上摊着的是改了又改的剧本,连散步时都在对身段。有次赵志刚排新戏到深夜,回家发现孙智君在客厅等他,桌上放着温好的粥,旁边还压着一张纸条:"第三场的水袖动作,我觉得这样更顺......"

台下的日子没有舞台上的轰轰烈烈,却藏着细水长流的默契。赵志刚性子急,排戏时容易较真,孙智君总能笑着劝:"戏要慢慢磨,就像熬汤,火急了反而不香。"而孙智君遇到演出紧张,赵志刚会偷偷在她的化妆镜上贴个小纸条:"你一开口,台下都是咱们的人。"

30年同台,他们的戏里藏着一代人的青春

对很多越剧迷来说,赵志刚和孙智君的名字,就是一段青春记忆的注脚。

从《梁祝》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到《西厢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从《红楼梦》里的宝黛,到现代戏《家》里的觉新与瑞珏,他们搭档的每一部戏,都成了越剧舞台上的经典。有人说,赵志刚的唱腔里有"少年气",孙智君的表演里有"女儿情",两人同台,就像把江南的诗意揉进了戏里——他一个眼神递过去,她便知何时抬袖;她一句唱词落下,他总能接得恰到好处。

最让人难忘的是2000年的《沙漠王子》复排。当时赵志刚因声带小结刚做完手术,医生叮嘱要少用嗓,可他还是坚持要和孙智君一起演。演出那天,他唱到"手扶琴儿心悲惨"时,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比以往更动人。谢幕时,孙智君悄悄握住他的手,台下的掌声响了足足五分钟。

这些年,他们也经历过越剧的"低谷期"。当流行文化冲击传统艺术,有人劝他们"转行做综艺",赵志刚却摇摇头:"越剧是根,根不能丢。"他们开始带年轻演员,把自己的经验一点点教给后辈;他们走进校园,给学生讲越剧里的故事;甚至在直播里唱经典选段,让年轻人知道:原来传统戏也可以这么"潮"。

舞台不老,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如今,赵志刚和孙智君都已年过花甲,却依旧没离开舞台。这次复排《梁祝》,有人问他们:"演了30年,还会紧张吗?"赵志刚笑答:"每次上台都像第一次,因为台下总有新观众,也有陪了我们30年的老戏迷。"孙智君补充道:"只要他站在台上,我就觉得踏实。"

演出结束后,有年轻演员好奇地问:"你们怎么能一直这么有默契?"赵志刚指着孙智君,眼里带着笑意:"因为戏里戏外,我们都是'一家人'。"而孙智君的回答更简单:"他懂我的戏,我懂他的人。"

其实,观众爱他们,不仅因为他们的戏好,更因为他们把越剧当成了一生的事业,把彼此当成了一生的伴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们用30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有些热爱,不会被时间冲淡;有些感情,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就像那晚的剧场里,当最后一句"化蝶"的唱词落下,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里,有人喊了句:"赵老师,孙老师,下次还要一起演啊!"他们相视而笑,对着台下深深鞠躬——这一鞠躬,是对观众的感谢,也是对越剧的承诺,更是对彼此30年相伴的温柔回应。

舞台上的故事总会落幕,但属于他们的传奇,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