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林:18年春晚常客,听赵丽蓉一句劝隐退,如今日子比舞台还暖
发布时间:2025-09-05 15:59:59 浏览量:1
说起巩汉林,咱们中老年朋友一定不陌生。一提到他,脑子里就会蹦出《打工奇遇》里那个油滑的酒店经理,还有那句“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当年这小品一播,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都在念叨,到现在听着还觉得可乐。
巩汉林和赵丽蓉老师的关系,可不是普通搭档那么简单。在观众眼里,他俩就跟赵本山和宋丹丹、冯巩和牛群似的,只要往台上一站,不用多说话,光那气场就透着默契。除了《打工奇遇》,俩人合作的《如此包装》《老将出马》,也都是春晚里的“硬菜”,里面的桥段到现在还常被人拿出来回味。
可天不遂人愿,2000年赵丽蓉老师走了;到了2008年之后,巩汉林也慢慢从春晚舞台上没了踪影,这一歇就是11年。不少人都猜,他不登春晚,是不是跟赵丽蓉老师生前说的一句话有关?这些年巩汉林到底过着啥日子?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
01 从沈阳小伙到春晚常客,他的成名路没那么顺
巩汉林是地地道道的辽宁沈阳人,爸妈都是唱河南梆子的演员,小时候家里条件还算说得过去。可他刚出生那几年赶上粮食紧张,没咋吃饱饭,从小就长得瘦瘦小小,身子骨也弱。
爸妈忙着跑演出,经常把他带到剧场后台。耳濡目染下,巩汉林也想跟爸妈一样登台唱戏,可偏偏他中气不足,唱不了大段的戏。还没等他琢磨出辙,就赶上了上山下乡,他去了农村干活,因为踏实肯干,还当上了突击队队长。
一直到20岁那年恢复高考,巩汉林才回到家乡准备考试。当时离考试就剩半个月,他咬着牙没日没夜地学,最后还真考上了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学校当老师,可心里的演员梦一直没断,思来想去,他辞了铁饭碗,进了沈阳曲艺团。
刚进团的时候,因为太久没登台,巩汉林只能干些卖票、打杂的活儿。但他没泄气,私下里偷偷练基本功,几年后终于熬出了头,能上台表演了。那时候他常说相声,自己写的段子还拿过三次央视相声大赛的优秀作品奖。他特别喜欢模仿唐杰忠的相声,做梦都想拜唐杰忠为师。
可唐杰忠当时在北京的中央广播乐团工作,巩汉林根本没机会见着。幸好团里有个同事跟唐杰忠是朋友,1988年唐杰忠来沈阳演出,同事帮着牵了线。唐杰忠先打听了巩汉林的口碑,又看了他的表演,觉得这小伙子有灵气,就答应收他为徒。有了名师指点,巩汉林的本事进步得更快了。
后来有次机会,他跟赵本山合作了小品《如此竞争》。为了演好角色,他专门跑到集市上学小贩吆喝,小品演完特别成功,找他演小品的人也多了起来。师父唐杰忠看他有前途,就劝他去北京发展,还帮他和媳妇找了房子,送了台大彩电,算是帮他在京城扎下了根。
到了北京,巩汉林把重心转到小品上,1990年第一次登春晚,跟岳红演《打麻将》,反响特别好;第二年又跟蔡明搭档《陌生人》,也很受欢迎。但真正让他火遍全国的,还是跟赵丽蓉老师的合作。1995年,俩人演的《如此包装》拿了当年观众最爱的小品一等奖,里面那句“我张不开嘴,我跟不上溜,你说难受不难受”,到现在大家还能随口说出来。
之后四年,他俩又合作了《打工奇遇》《老将出马》等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尤其是《打工奇遇》,又幽默又能讽刺社会现象,就算放到现在看,也照样有意思。那时候的巩汉林,跟赵本山一样成了“春晚台柱子”,他演的那些有点小聪明的市井角色,给观众带来了太多欢乐。
别看他常演小角色,现实里的巩汉林特别善良。小时候因为个子矮总被欺负,后来他一直做反对校园暴力的公益。靠着十多年的努力,他成了相声小品界的前辈,连续18年登春晚,还没忘了感恩——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师父,对赵丽蓉老师更是亲近,私下里直接叫“妈”,赵丽蓉也把他当干儿子疼。
02 赵丽蓉一句“讲究不将就”,他隐退春晚十年
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巩汉林也收获了爱情。他刚进沈阳曲艺团时,从大学生变成打杂的,日子过得挺难,但每天还坚持读书。妻子金珠就是那时候注意到他的,主动追求了这个腼腆的小伙子。
金珠原本是评剧演员,后来改学说相声,巩汉林能走上相声路,也受了她不少影响。俩人结婚三十多年,从没红过脸,巩汉林特别疼老婆——会下厨给她做爱吃的,结婚初期还亲手做了件红色礼服。在舞台上他们是好搭档,在生活里更是好伴侣。
可就在巩汉林事业家庭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噩耗来了。2000年,赵丽蓉老师走了,这对巩汉林打击特别大。其实他跟赵丽蓉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赵丽蓉写了个小品,需要会说唐山话的演员演儿子,有人推荐了巩汉林。见面时巩汉林特别紧张,毕竟赵丽蓉是老前辈,可赵丽蓉特别随和,还开玩笑说“你就是我儿子吧”,俩人就这么成了搭档,后来真的认了干亲。
很少有人知道,赵丽蓉老师身体早就不好了。彩排《如此包装》时,她跪地后站不起来,被送进了医院;演《老将出马》那年,她咳出血,巩汉林送她去检查,查出了肺癌。
当时他跟赵家人商量,没敢告诉老人实情,只说是肺气肿,天天盯着她吃药。到了演《打工奇遇》的时候,赵丽蓉走路都得人扶着,可一上舞台,立马就精神饱满。
2000年的一天,巩汉林在外地演出,妻子打来电话,哭着说“咱妈早上去世了”。他当场就懵了,赶紧往回赶,可还是没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赵丽蓉走后,巩汉林也跟其他演员合作过,出了不少好作品,但2010年后,他就不再登春晚了。有人猜他是跟人闹了矛盾,也有人说他是被抢了位置,可实情没那么复杂——全因为赵丽蓉生前跟他说的一句话:“做我们这一行的,一定要讲究,不能将就。”
这句话,巩汉林记在了心里。后来春晚导演常找他,可他挑剧本特别严,没遇到满意的,宁可不演也不凑数。就这么“倔”了十年,他硬是没登过春晚舞台,把“讲究”两个字做到了底。
03 隐退后回归家庭,祖孙绕膝太幸福
离开春晚后,巩汉林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家里。他儿子巩天阔1985年出生,跟爸妈长得特别像。当年巩汉林给儿子取名“天阔”,就是希望他以后能有广阔的天地。
以前工作忙,巩汉林夫妻俩常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很久见不上一面。后来他看育儿书,知道缺少父母陪伴对孩子不好,甚至想过辞掉工作回学校当老师,好好陪孩子。幸好有妻子劝着,他才没放弃事业。
2008年,巩天阔毕业回国,想进影视圈,还跟父亲说要凭实力打拼。可他不熟悉国内行业,跑了两年也没啥起色,只好向巩汉林求助。那时候巩汉林已经从春晚隐退,就专心帮儿子铺路,带着他找老艺术家拜师学艺。
巩天阔也没让人失望,学艺时从不摆架子,踏实肯干。2012年,他演了第一部电视剧《铁血兄弟》,巩汉林还特地客串支持;2014年,他导演的电影《正义核心》拿了首届华语大学生视觉影像艺术节特别大奖,也算是给了父亲一个交代。
2015年,巩天阔跟演员黄一惠结婚,姜昆、潘长江这些巩汉林的老朋友都来捧场;第二年,孙女出生,巩汉林升级当爷爷,干脆把孩子接过来带,帮着儿子儿媳分担。以前他或许会遗憾没继续登春晚,可看着孙女的笑脸,那些遗憾也都烟消云散了。对他来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热饭,比站在华丽的舞台上更幸福。
2021年,巩汉林还是圆了一次春晚梦,跟张嘉倪等年轻演员演了魔术剧《喜从天降》。为了演好这个节目,他一句一句对台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细节,可最后观众反应不算热烈。但巩汉林看得很开,他上春晚不是为了名气,就是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只要问心无愧就够了。
有人说巩汉林一辈子都在当配角,可没有好的配角,怎么能衬托出主角的精彩?他把每个小角色都演活了,不图名不图利,这份淡泊和认真,正是老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如今的巩汉林,有家人陪伴,有观众惦记,日子过得平淡又幸福,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吗?
老话说“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巩汉林用一辈子证明了这句话。对事业,他坚守“讲究不将就”的底线;对家人,他真心相待,弥补曾经的陪伴遗憾;对恩人,他铭记感恩,从未忘记师父和赵丽蓉老师的教诲。这样的人生,不管有没有聚光灯,都一样活得精彩、活得踏实。
声明:信息和图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