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肴赵晗,永远跳舞的人!看踩中时代风口的云海肴连锁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3 15:56:56 浏览量:1
2025年9月20日,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为突发心梗走了,才40岁。
转天云海肴就发了讣告,这事在餐饮圈里炸了锅,不少知名餐饮品牌的创始人都在朋友圈里悼念他,有个创始人说赵晗是典型的云南创业者,实在又勤奋,这话听着就特别实在。
说实话,赵晗这辈子好像就围着“让云南菜走出云南”这事儿转。他是云南人,2004年考去了中国人民大学,本来学的是历史,大二的时候又转去了国学。
本来想按部就班念完本科找个稳当工作,后来发现国学里“无用之用”那套理念,倒把他的想法给扭过来了,做事不用非得按规矩来。
从大二开始,身边人就都知道,这个戴眼镜的瘦小伙满脑子都是开云南菜餐厅,当时好多人都觉得这是痴人说梦,赵晗自己也说没人信他。但现在回头看,这份执念还真不是瞎琢磨,要是没这股劲,后来也没云海肴什么事了。
2008年赵晗念研究生的时候,碰到了也想闯事业的朱海琴,俩人一聊就对上了,又拉上赵晗的堂哥吕志韬、同学户峰阳,凑了个四人小团队。吕志韬会调鸡尾酒,户峰阳不光懂软件开发,还能做出一手地道的云南小锅米线,直到现在,这小锅米线还是云海肴的招牌菜,好多人去店里就奔着这口来。
2009年,他们在后海开了第一家云海肴,名字也挺有意思,“云”是云南菜,“海”是因为后海,“肴”就是好吃的菜,把心思都融在名字里了。
不过创业哪有那么顺?开店的时候正好赶上北京初冬,大雪一下,后海的人少得可怜,店里每天都得亏五六千块。那段时间后海倒闭的初创餐厅一大把,本来想撑到年关看看能不能好转,结果还是没起色。
亏成这样,换一般人早打退堂鼓了,但赵晗和团队没这么干,他们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不是云南菜不行,是选址没选对,胡同里的小众滇菜馆,可能真不适合云海肴。所以他们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顶着亏损再开一家分店,这次要去购物中心试试。
第二家店开在了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赵晗对中关村有感情,毕竟在人大念了好几年书,还专门给这家店写了句标语:“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
现在看,这个决定真是赌对了,那时候线下购物中心正想靠餐饮拉人气,好多商场都在主动找餐饮品牌合作,西贝、外婆家这些后来的大品牌,当时也在往购物中心扎。云海肴正好踩中了这个风口,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就做大众能接受的高品质云南菜,把购物中心当核心场景。
2014年的时候,红杉资本和聚霖资本一起给云海肴投了钱,这也是云海肴这么多年唯一一次融资。
后来2021年中餐融资特别火,好多品牌都赶着凑热闹,云海肴却没动,说实话,这种不跟风的劲儿挺难得的,可能也是不想让资本绑住手脚,想自己把控品牌方向。
靠着这次融资,云海肴的步子迈得更快了,到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里,已经开了超过100家直营餐厅,云南菜能做到这个规模,当时真没几家。
2020年疫情来的时候,餐饮行业遭了大罪,云海肴的销售额也掉得厉害。赵晗当时在朋友圈写了句“下雪的时候不冷,化雪的时候更冷”,这话特别戳人,毕竟下雪的时候大家还能一起扛,化雪时的难,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过他们没坐以待毙,后来想了个“共享员工”的招,让400多个员工去盒马上班,工资由盒马给,这样员工的生活能维持,云海肴也不用扛着全额工资的压力。
当时好多餐饮品牌都学着这么干,还有消费者说,2020年初北京没法堂食的时候,家附近的云海肴短暂开了阵堂食,简直是“救了命”,能让消费者记着好,这事儿就没白做。
到2025年7月,云海肴在国内29个城市有143家店,新加坡还有5家,但跟2019年那100多家店比,增速慢了不少。
老实讲,这也能理解,餐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云南菜本身就不好做大规模连锁,火锅、川菜的食材和做法容易标准化,云南菜不行,食材供给、制作工艺都麻烦,稍微不注意就变味了。
这两年云海肴的坎儿也不少,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总冒头,好几次被曝出食材储存不当。2024年更严重,新加坡的门店给字节跳动员工供餐,因为菜品里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导致100多个人食物中毒。这事儿对云海肴的影响太大了,不光口碑跌了,国际化的步子也慢了下来。
更要命的是,现在餐饮圈又刮起了“山野风”,茶饮里有上山喝茶、去茶山这些牌子,云南菜这边也冒出了不少云贵Bistro,走精致路线,年轻人特别喜欢,发展速度比云海肴这种传统云南菜快多了。
说起来,云海肴其实挺有前瞻性的,早早就把云南菜带到了全国,好多人第一次吃云南菜就是在云海肴,但现在面对新趋势,也得琢磨怎么跟上。
不过不管怎么说,赵晗当年的“疯劲”还是值了。他为了创业,研究生还差一年毕业就放弃了,没拿到毕业证,只拿了个结业证;
创业的钱里,还有30万是父母给他攒的买房钱。换现在好多人,怕是没这勇气,毕竟硕士文凭、买房首付,都是实打实的“安全感”,但赵晗偏不,他朋友圈背景是尼采的头像,还有句尼采的话:“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现在看,他就是那个听见音乐的人,那些别人眼里的“疯”,其实是他认准了方向后的坚持。
跳海酒馆的创始人梁优在朋友圈悼念赵晗的时候,写了段特别让人难受的话,说本来还约着回昆明喝酒,上次分别时给赵晗弹了首《20岁的眼泪》当迟到的40岁生日祝福,当时月亮亮,家里露台的银杏果长得正好,没想到成了永别。
他们俩都在后海创过业,都在中关村念过书,都放弃过学业去闯,这种同路人的痛,没人比他更懂。
赵晗走了,但他想让云南菜走出云南的执念,云海肴还在接着扛。现在“山野风”也证明了云南菜有市场,希望云海肴能扛过现在的难,别辜负了赵晗当年的那股“疯劲”。而且说实话,餐饮行业也需要更多像赵晗这样的人,敢坚持自己认准的事,哪怕别人觉得是“疯了”,也能一直“跳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