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孤独的舞者 —— 八大山人(十三)永和九年,与书圣不一样的浪漫

发布时间:2025-09-26 03:50:03  浏览量:1

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里,王羲之提笔写《兰亭序》时,墨是暖洋洋的。

笔锋绕着 “群贤毕至” 的雅,裹着 “惠风和畅” 的软,连二十一个 “之” 字都透着醉意的活 —— 有的如流云舒卷,有的似轻燕掠水,字字都沾着会稽山的春气,是六朝名士 “放浪形骸之外” 的洒脱。可三百年后,八大山人握着同样写《兰亭序》的笔,墨却冷了,冷得像他逃亡路上踩过的雪,像他画里孤鱼的白眼,把一篇 “天下第一行书”,临出了另一番模样 —— 不是背判,而是带着自己生命的敬意。

他临的《兰亭序》,从不是 “照猫画虎” 的复制。

现存的八大山人临本里,“群贤毕至” 的 “群” 字最见筋骨:王羲之写这字,左右两部分像曲水畔对坐的贤士,疏朗开阔,笔锋带着牵丝的软;可八大笔下的 “群”,左 “君” 右 “羊” 收得极紧,横画少了王羲之的流丽,多了几分硬挺,像他画里瘦竹的竿,没有多余的弯,每一笔都透着 “不肯舒展” 的倔。再看 “死生亦大矣” 的 “死” 字,王羲之写得带着轻叹的柔,竖弯钩收尾轻提,像怕碰碎了生死的怅;八大却把竖弯钩压得沉,收尾处顿得重,墨色浓得发暗,像他埋妻埋子时,砸在坟上的土 —— 那不是王羲之 “一死生为虚诞” 的哲思,是他亲历过 “生离即死别” 的痛,借着《兰亭序》的字,悄悄泄了底。​

笔法上的 “不一样”,更藏着他的心境。

王羲之写《兰亭序》,提按细腻如流水,“天朗气清” 的 “清” 字,三点水像溪里的浪,一笔接一笔淌得顺;可八大临这字,三点水写得简,甚至有些 “糙”,没有刻意的顿挫,却在起笔收笔处留着墨的 “涩”—— 像他在破庙里用灶灰混雪水写的字,纸是糙的,墨是淡的,却比精致的笔墨多了份 “熬出来” 的劲。他从不用王羲之的 “流丽”,不是学不会,是不敢 —— 他的人生里没有 “曲水流觞” 的雅,只有 “破庙残烛” 的冷,若硬学王羲之的软,倒像给悲戚的日子套了层不合身的锦缎,假。所以他把笔锋里的 “柔” 都磨成了 “刚”,让《兰亭序》的字,有了他画里孤鸟的骨,有了他衲衣上补丁的糙,每一笔都是 “我是八大山人,不是王羲之” 的宣言。​

可这份 “不一样”,从不是对前辈的轻慢。

他临《兰亭序》,始终守着王羲之的 “气韵骨架”——“此地有崇山峻岭” 的 “崇” 字,虽没了王羲之的开阔,却保留了字的 “稳”,像他画里的山石,虽瘦却立得住;“引以为流觞曲水” 的 “流” 字,虽少了牵丝的软,却没丢笔画的 “通”,像他藏在心里的念想,虽沉却没断。他懂王羲之的好,懂《兰亭序》的妙,只是他的 “懂”,不是 “照着写”,是 “接着写”—— 接的不是王羲之的笔墨,是王羲之 “借字写心” 的真。王羲之写《兰亭序》,是写曲水畔的欢;八大山人临《兰亭序》,是写破庙里的孤;同样是 “写心”,只是心不一样,字自然不一样。这才是他对前辈最大的敬 —— 不匍匐在 “书圣” 的光环下做影子,而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活出自己的艺术生命。​

他临《兰亭序》的 “不一样”,本质是 “亡国之痛” 与 “雅集之欢” 的不一样。

王羲之写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时,是真的醉在春光里;可八大写这字时,墨色里裹着的是 “老之将至,却无家可归” 的凉 —— 他的 “快然自足”,早随朱邸的烽火烧没了,只剩 “借《兰亭》的字,寄自己的愁”。有幅临本里,“感慨系之矣” 的 “慨” 字,右边的 “既” 写得歪,像他在逃亡路上走歪的脚步;“系” 字的竖钩拉得长,像他攥了一辈子的执念 —— 对故国的念,对妻儿的念,都系在这一笔里。旁人说他临得 “不像”,可他要的从不是 “像”,是 “真”—— 真的心境,真的痛,真的念想,比 “像王羲之” 重要得多。​

晚年的八大山人,还在临《兰亭序》。

只是墨更淡了,字更简了,“之” 字的写法,没了王羲之的二十种变化,却多了一种 “空”—— 像他画里的留白,像他心里的寂。那不是 “江郎才尽”,是把《兰亭序》彻底 “化” 成了自己的东西:王羲之的 “雅” 成了他的 “冷”,王羲之的 “活” 成了他的 “静”,王羲之的 “欢” 成了他的 “叹”。他用一辈子证明,对待前辈大师,最好的态度从不是 “复制”,而是 “对话”—— 你说你的曲水流觞,我说我的破庙残烛;你写你的春和景明,我写我的冬雪孤寒;我们不一样,却同样把心放进了字里,同样成了经典。​

如今再看八大山人临的《兰亭序》,总觉得那字是 “活” 的,像他画里的鸟,虽孤却立着;像他自己,虽苦却倔着。那不是 “不一样的兰亭”,是 “八大山人的兰亭”—— 是他用亡国痛、孤僧泪、遗民骨,给《兰亭序》添的另一重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永和九年的春;八大山人的《兰亭序》,是明清易代的深秋。

春有春的好,秋有秋的意,一样的字,不一样的人生,却同样让后来人,在笔墨里读懂了 “字如其人” 的真。

猪君,你更喜欢谁呢?

审美,让世界在我们面前,展现不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