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第十五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今启幕,记者探访后台:满怀信心,期待一展风采

发布时间:2025-10-29 09:34:18  浏览量:1

10月28日晚,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舞台上,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舞蹈作品《上红梁》的演职人员在整理道具。(记者王畅彤摄)

新疆网讯 (记者王畅彤)10月28日夜,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玻璃幕墙上霓虹闪耀,“预祝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圆满成功”的字样清晰明亮,整体建筑群在银色月光笼罩下犹如正在绽放的雪莲。

倒计时不足24小时,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即将在这里隆重启幕,这是该奖项自创立以来终评环节首次落户新疆。

中国舞蹈“荷花奖”创立于1998年,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以表彰和奖励在全国舞蹈艺术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舞蹈工作者和优秀舞蹈作品,评奖周期为两年一次,以舞种作为区分,目前设有舞剧、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五个子项,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

本次,其终评环节首次走进新疆,不仅是对新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艺术领域深耕的重要实践。

当天23时许,剧院内依然灯火通明。舞台上,技术人员正在对每一处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夜晚,整个新疆文艺界及关心文艺事业的朋友们都在屏息期待艺术之花的绚烂绽放。

幕后匠人:无声处听惊雷的守夜者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是乌鲁木齐市乃至西北地区高品质剧院的代表,不久前这里曾举行“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被世界所瞩目。

走进剧场,暖色调灯光映照在红色的软座椅上,令人感到温馨与宁静,而舞台上则是另一番忙碌的场景。

舞台上各团队舞者们正依次进行场地熟悉及排练,舞台旁巨大的时间显示屏协助大家对每支舞蹈的时长进行控制。舞台下,灯光师、道具师等正进行最后的准备,他们虽不是舞者,却也是高品质演出的关键。

在观众席后方的主控台前,舞蹈作品《英歌依旧》的灯光师胡俊东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光位图,手指在调光台上轻盈滑动。他说:“灯光运用要把握好度,既要体现舞台效果的美感,又不能失去舞蹈演员的面部细节。”

数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终评入选团队舞美工作人员分批次对各自作品所需的灯光进行调试,夜已深,虽然大家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但大家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创作热情的光芒。

“此前剧院方面提供了专业的舞台、灯位等信息图纸,方便我们继续做计划,我们在现场按需要调整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胡俊东介绍,演出前的排练一方面是演员熟悉场地,另一方面就是对灯光、舞台站位等进行磨合调整,这对最终的作品呈现至关重要。从调试情况看,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软硬件品质很高,这对作品的最终呈现也是种助力。

走进化妆间,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舞蹈作品《幸福花儿开》的舞者们正在候场,新疆舞蹈家协会工作人员朱学冰和杨鑫引导大家熟悉化妆间到舞台的路线,并拍摄了后台花絮视频。

杨鑫说:“这些天我们已经接触了30多个团队,大家对作品的认真与对舞台的尊敬令我们感动,拍下这些花絮也是本届‘荷花奖’在新疆的见证。”

在舞台侧幕,道具组工作人员正带领团队检查每一件道具。3天时间,51个节目就需要51组不同的道具。“这些道具不仅美观,还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每个节目衔接很快,所以要整理有序,不能忙中出乱。”一位工作人员一边整理道具,一边说道。

舞蹈表演,恰到好处的配乐也是关键。在剧院音控室里,音响师们正在测试全场每个扬声器的效果。大家反复播放着一段段舞蹈的配乐,不断调整着均衡器参数。记者瞥见工作台上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节目的声学要求,每一个细节都是大家对演出的严谨与对舞台的尊重。

历史突破:新疆舞蹈的“荷花情缘”

幕后演职人员悉心准备,只为向每一个参演团队提供最高规格的舞台配合。舞台上,北京舞蹈学院、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等一批批舞蹈团队亦有序来到现场“走台”,与工作人员交流,提出自己的需求,“荷花”绽放前夜,一切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将于10月29日至31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终评,共有51部作品参加终评,其中有4部新疆作品。

“本次‘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设在乌鲁木齐,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疆文艺事业取得成绩的肯定,对新疆舞蹈艺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文联副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始终关注着“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筹备情况,她说,期待在这次评奖过程中,来自全国的优秀舞蹈作品能实现深度的交融互鉴。

新疆入围民族民间舞终评的4部作品有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的《帕米尔的鼓声》、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的《时间的声音》、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的《幸福花儿开》、新疆阿勒泰地区歌舞团与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合作的《雪脉·阿勒泰》。其中,《帕米尔的鼓声》和《时间的声音》是今年自治区优秀舞蹈创作项目作品。

“4部入围终评的舞蹈作品体现着舞蹈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他们以舞蹈为载体讲述新疆大地上正在发生的鲜活故事,借助新疆民族民间舞丰富的舞蹈语汇,配以全新的现代编创方式,展现新疆各民族团结奋进、安居乐业的积极风貌。”新疆舞蹈家协会秘书长高善君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届“荷花奖”评奖中,新疆选送的作品多次获奖,《顶碗舞》《刀郎人》《昆仑之梦》《长长的辫子》《花儿永远这样红》《阳光下的麦盖提》《爷爷的萨玛瓦尔》先后获得民族民间舞金奖,《丝路上的中国梦——永远的麦西热甫》获舞剧·舞蹈诗金奖,而《铅华·满壁》《俑生俑事》更是实现突破,在古典舞作品评选中取得佳绩。

本次“荷花奖”落地新疆,可谓新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既是对新疆多年来坚持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认可,也是推动新疆舞蹈走向全国的宝贵契机。

正如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杨霞的评价:“在新疆举办‘荷花奖’终评具有特殊意义。新疆是舞蹈的富矿,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荷尖初露:终评前夜的期待与憧憬

夜渐深,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的舞者、今年24岁的拜和如拉·买买提依然没有离去。

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与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同在一栋建筑内,拜和如拉·买买提亲眼看到了全国优秀舞者们的到来,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眼神,那同样对舞蹈热爱的眼神令他燃起心中的斗志。

10月30日,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作品《时间的声音》将登台参与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终评,拜和如拉·买买提就是作品中的舞蹈演员之一。他忘我地排练,感到了舞蹈与灵魂合二为一。

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参与演出的还有数十位演员,大家都满怀信心与热情,憧憬着在本届“荷花奖”舞台上一展风采。

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党支部书记王雯雯说:“这次在家门口举办‘荷花奖’终评,作品入选是剧院也是乌鲁木齐全体文艺工作者的荣光,大家满怀期待,我们正打起十二分精神,将会把最佳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走出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耳畔仿佛依然可以听到剧场里舞美人员对讲机里的声音。

此刻,舞台已经准备就绪,道具各归其位,灯光调试完毕,音响达到最佳状态。那些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和舞台上的舞者们已形成合力,虽然他们不会在掌声中一同谢幕,但正是每个人的匠心坚守,确保了每一支舞蹈都能完美绽放。

正如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于洋所言,“我们搭建的不仅是有形的舞台,更是以舞为媒,以‘荷花奖’为桥,让民族民间舞绽放更绚丽光彩的无形的舞台。”

让我们期待,“荷花”绽放,舞动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