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C视频丨白花石刻、雅安藏茶……四川十项技能成果亮相国赛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0 22:40:57  浏览量:1

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白花石刻、雅安藏茶、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四川代表团技能成果展区,精彩的技能建设成果,吸引人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摩。

19日晚,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比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采用“赛·展·演·会”集成办赛模式举行,其中“展”部分,成为对外展示各地技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四川代表团展示场馆,依次展示: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中铁二局工程项目、VR数字化技术应用、蜀锦蜀绣非遗数字化传承、广元白花石刻、蒙顶山茶艺与“龙行十八式”茶技、绵阳米粉、荣州陶、直播带岗、雅安藏茶等十项技能建设成果,从平台建设到服务国家战略,从科技赋能到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精彩讲述了“巴蜀工匠”技能成才的奋进故事,呈现四川职业技能建设的蓬勃活力。

展馆现场 苏鹤/摄

新模式+科技赋能,技能人才培育新路子

四川代表团展馆正中央,居于“C”位的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模型,全方位展示了四川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模式。

“这是全国首个集‘人才培育、产业孵化、数字赋能、服务集成’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功能性总部。”项目运营方,成都东晨数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张涵介绍,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着重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建圈强链。

“以智能制造实训空间为例。”张涵举例,总部采取引入苏州智能制造业龙头企业,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出发,反向推导人才培育路径。明确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出与企业岗位需求高度适配的人才,解决了当前技能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展馆现场 苏鹤/摄

同样是在展馆“C”位,墙上的电视屏滚动演示着 VR数字化技术仿真培训技能人才的过程。作为四川推动技能人才培训的创新之举,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技能培训模式中优质设备模型少、购置成本高、实操场景还原难、安全隐患存在多等问题。

现场负责此技术演示人员李泽轩以无人机培训为例:“一架货运无人机,成本普遍在10万以上,不利于工程实训广泛应用。通过5G+XR、数字孪生、智能交互等技术运用,将该型号无人机实体进行1:1还原,转化为虚拟现实场景,可实现线上线下全景式、沉浸式仿真培训。”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正聚焦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电力系统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VR数字化技术仿真培训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通过沉浸式教学,推动技能培训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转变,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科技动能。

数字技术赋能,老手艺实现新传承

花鸟造型胸针栩栩如生,熊猫主题书签文创造型多变, 四川代表团展馆蜀锦蜀绣专区,一件件传承古老工艺的织绣制品吸睛十足。

“这些文创产品出自我校师生之手,目前部分产品已经量产,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王星人在现场介绍,学校通过牵头蜀锦蜀绣非遗数字化传承项目,联合行业资源成立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相关科研实验室,通过系统开展“数字基因库”“数字织造”“数字刺绣”等研究,对传统蜀锦蜀绣进行创新应用,推动蜀锦蜀绣从传统手工艺向数字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

展馆现场 苏鹤/摄

荣州陶展示区,造型精美的陶制茶杯、茶壶等器具,展示着传统技能技艺的魅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荣州陶依托荣县2000年制陶历史,正在推动传统工业陶向艺术陶、文创陶转型升级。现场展示的荣州陶“一澄”品牌,荣获“中国好礼”“文创城市礼物”等称号,其数字文创产品在国际数字资产平台上市,探索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数字科技、国际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雕刻完成这样一树石玉兰,大约要一个月时间。”广元白花石刻展示点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唐骏介绍,广元白花石刻作为中国四大名刻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名“天府工匠”,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创新将四川清音融入石刻艺术传播,推动非遗技艺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